【2017年終榜】DOPM最喜歡的專輯11到20名

by DOPM

20. Priests - Nothing Feels Natural​

IMG_0051.JPG

如果龐克音樂就是我們想像的那樣,那後龐克音樂就總是超乎我們的想像,然後這張專輯其實包含了一首不是那麼後龐克的歌,像是專輯裡的同名曲〈Nothing Feels Natural〉就格外的溫柔又不是堅毅的態度,透亮的吉他Riff、刷奏、噪音間歇著展開著歌曲的行進,主唱Katie從其他歌曲中的憤怒轉為唱著宏亮的旋律,她唱道:「如果我走了一百天是不是就代表我可以跟你說你不能這樣對我說話。」講述著抵抗他人仗著自己的優勢和經驗下達的言語命令以對尊重的尋求,接續唱著:「但對於在庇護所的人們我只能說你們不會被拯救。」將信仰的謊言狠狠的撕毀。沒有任何東西感覺是自然,這社會總是有些讓你覺得詭異的地方,在人跟人之間、人跟制度之間以及人跟信仰之間。

(By P) 

 

19. Froth - Outside (Briefly) 

IMG_0052.JPG

《Outside (Briefly)》中融合了Krautrock與Shoegaze可以感受到Froth在錄音、音樂製作上的成長。很巧的是這次專輯是由與發行Ride新專輯的廠牌英國獨立廠牌Wichita來發行,Froth還做了一張Ride的Playlist也得到他們的回應,表示也很欣賞他們的曲子〈Passing Thing〉,更在Ride今年的美國巡迴擔任暖場樂隊,讓人感受到世代正在交替。單曲〈Contact〉中開場的合成器與貝斯就給人濃濃的德式泡菜味,吉他噪音的殘響如同電流連竄在空氣中,偶然炸響的音牆與分散和弦搭配的完美無缺。〈Passing Thing〉則是一首典型的瞪鞋曲目,如同My Bloody Valentine音樂中的白色噪音與低吟的唱腔,但比較有趣的是它的節奏在曲子中段轉換為Motorik Beat,這樣的變化也讓他們跳脫出前人的風格,建立出他們自己的曲調。

(By P) 

 

18. 生祥樂隊 - 大佛普拉斯 

IMG_0057.JPG

《大佛普拉斯》無庸置疑的是今年看過最棒的華語電影,除了真實地呈現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無奈,更犀利的反映了台灣社會結構的多面問題。除了優秀的攝影與忠於角色的寫實劇本,林生祥為這部電影所製作的配樂更是少見到音樂與影像如此契合的作品。無論是看著Kevin董衝年輕肉體的衝浪音樂,或是充滿懸疑氣氛的謀殺配樂。特別是吃上最後一頓面會菜的旋律,只是簡單的吉他與鋼琴伴奏在加上口哨聲,卻是直擊內心深處的動人音樂。另外,就猶如林生祥在現場所介紹的,這張專輯的錄音確實相當厲害,撇開與電影的連結,就音樂作品本身也是相當棒的作品。 

(By F) 

 

17. Grandaddy - Last Place

IMG_0053.JPG

Grandaddy過去專輯的主題以詰問科技發展是否對人性造成衝擊著稱,並結合個人情感經歷,將反烏托邦場景與傷逝的畫面交疊,於是Lytle筆下角色的故事就隨著流動的合成器音符埋進聽者心底。在《Last Place》專輯誕生前,Lytle個人確實經歷了科技文明、原始生活和私人情感這些因素在他的人生中互相角力。 如果要用一首歌摘要《Last Place》這張專輯,這首歌必定是〈A Lost Machine〉,扎耳的電子音效和低微的鋼琴描繪出災難過後的場景,所有存活下來的人們茫然尋找著避難所,身邊圍繞的監視器令人惴惴不安,但老音樂與舊照片卻能帶來一點心靈慰藉。雖然曲中的每個人都是損壞的機器,對改變當下情況無能為力,但音樂弦律寫得十分優美,讓人萌生信念能夠度過難關。

(By D) 

 

16. Ryuichi Sakamoto - async

IMG_0058.JPG

《Async》的製作概念,是由一部Andrei Tarkovsky不存在的影片作為出發點,所假想製作的原聲帶。其中的〈Life, Life〉,即是由與「教授」頗有合作淵源的David Sylvian擔任朗讀者,朗讀Andrei父親Arseny Tarkovsky的詩句,《And this I dreamt, and this I dream》。作為專輯首曲,〈andata〉孤寂的旋律,很輕易讓人想起《東尼瀧谷》裡的吉光片羽。然而在此之後,需經歷一大段如迷霧叢林般的聲音歷程:有關於日常生活、自然聲響的取樣,也有自《CHASM》、《Out of Noise》一貫而來的ambient實驗。直到〈fullmoon〉的來臨,才得以重新浮出水面、稍事喘息。爾後,伴隨著Paul Bowles在《The Sheltering Sky》結尾那充滿哲思的旁述,彷彿從聲音面貌裡望見了「教授」的重生。重新回到運行軌道,忙碌辛勤、馬不停蹄地參與各項音樂製作。「教授」一如既往,持續為這世界定義著美好。 

(By H) 

 

15. (Sandy) Alex G - Rocket

IMG_0059.JPG

《Rocket》無疑是今年最出色的一張低傳真專輯,來自美國賓州的Alexander Giannascoli再一次展現他的創作天分,從獨立自主在網路平台發行作品到加入獨立大廠Domino,他將另類鄉謠的曲調運用更加實驗的手法再度詮釋又不失旋律性,專輯不少的歌曲都充滿了他另類的爛漫情懷,不管是關於愛情、一些暴力的小故事還是一些從書裡看來的情節全都將他們全都寫進了曲子裡,即便是像〈Judge〉這樣短短兩分多鐘的歌曲,慢潛詭譎的吉他旋律仍能將對生活中不斷產生的飢餓性表現出來,批判著自己並對永遠無法滿足的自我感到罪惡感。

專輯最後的幾首歌曲的他彷如Elliott Smith再世,〈Big Fish〉中那熟悉的木吉他的打弦聲以及〈Guilty〉的搖擺爵士風情加上流行的旋律很難不讓人勾起關於那個沉溺且哀愁的靈魂。

(By P) 

 

14. Grizzly Bear - Painted Ruins

IMG_0055.JPG

《Painted Ruins》的聲音非常飽滿,歌詞依然隱晦,但與樂器演奏搭配起來呈現出的畫面能讓我感受到共鳴,深刻體會到生命的悲劇性然後因此強壯起來。Grizzly Bear和其他的獨立樂團較為不同的一點是團內並沒有明顯的主腦,至少樂團希望每位成員的意見都有同等份量,團員也分別專擅音樂製作的不同層面,在《Painted Ruins》中團員彼此的互動很值得一聽,像是〈Four Cypresses〉和〈Three Rings〉等歌曲完全是靠各件樂器在特定時間點的搭配來製造戲劇效果,鼓手Christopher Bear更是大功臣,他爵士鼓的打法在獨立音樂中十分少見,上述兩首歌要是沒有他的鼓擊所製造的景深應該會變得很呆板。專輯主題是團員對美國政治情勢的回應,他們感到焦慮不安,所以專輯中每首歌聽起來都有點悲淒,並且場景幾乎皆設定在黎明時分,他們思考著如何在未來看似一片黯淡的情況下面對每一天。

(By D) 

 

13. Oxbow - Thin Black Duke

IMG_0060.JPG

醞釀十年,舊金山實驗樂團Oxbow終於在今年發行新作《Thin Black Duke》,曲風橫跨龐克、金屬、實驗甚至交響樂,且每首歌都聽得出是精心設計反覆思量之後的成果,樂團盡其所能嘗試了鼓、吉他、貝斯和人聲所能構成的各種組合。不論聽過多少遍,都很難說自己已經參透這張專輯。主唱Eugene S. Robinson的演繹從頭到尾都令人驚嘆,他的聲音表現以吹口哨、念口白、低哼、嘶吼等方式在專輯中出現,即便是在單一歌曲中也讓人難以預測他的下一步。Oxbow藉由混亂中又有神秘秩序的音樂表達出人生的無奈和悲劇性,例如〈Cold & Well-Lit Place〉種種讓人疑惑的迂迴曲折其實是要表達到任何地方都無法融入的心情,〈Ecce Homo〉和〈Other People〉也都展現為了生存而要經歷的種種痛苦;不過在沉重的主題下,聽眾仍能感受到存在主義式的絕望和歡愉。此外,《Thin Black Duke》雖然晦澀難解,〈Cold & Well-Lit Place〉開頭的口哨聲、〈Host〉壯麗的吉他riff、〈The Upper〉突然出現的美麗弦樂等都足夠吸引人重複聆聽這張怪異的專輯。

(By D) 

 

12. IDLES - Brutalism

IMG_0056.JPG

當你看著社會隨著時間分崩離析,打破沉默給予政治現狀抨擊成為一種必要的反擊,英國布里斯托的龐克樂隊IDLES在這個時間點發行《Brutalism》這張作品,或許反映了英國在保守黨執政近七年來下某些中下階層的困境,即便有些中下階層覺得這樣的右派政權在保守的政策底下能讓他們保住工作,但專輯內所嘶吼出的各種有趣的觀點又彷彿超越了這段保守黨執政的時間,以龐克音樂來攻擊長期以來無所不在的階級結構。

雖然主唱Joe Talbot提到他們音樂深受Joy Division、Gang of Four、Bauhaus、Protomartyr、Ice Age等後龐克音樂以及Kanye West的《Yeezus》影響,不過有時你會感覺他們在唱腔以及節奏的表現方式上卻更為偏向硬蕊龐克,從首曲〈Heel / Heal〉就能感受到他們強力的貝斯線、吉他噪音還有主唱Joe的嘶吼腔不斷轟炸你的耳膜。

(By P)

 

11. Thundercat - Drunk 

IMG_0061.JPG

Thundercat 真的是一個怪咖,真的很好奇他的腦袋到底裝了甚麼東西。他的雙手可以彈出不可思議的貝斯獨奏,寫的歌詞卻是動漫宅內心小宇宙爆發的幻想與獨白。聽著這二十三首曲子就像是潛入他獨特的腦袋,沉浸在他那既慵懶又迷幻的音樂中。我想真的少有音樂人能這麼自在地做自己,還做的這麼又怪又酷。 

(By F) 

Froth - Outside (Briefly)

by DOPM
IMG_0042.JPG

雖說今年Shoegaze老團們Slowdive、Ride以及Secret Shine都推出了他們沉寂許久的復出作品,但新一代的瞪鞋樂隊們幾近消聲匿跡,不然就是玩不出新的把戲讓人感到生膩,除了來自美國加州的獨立樂隊Froth算是其中的異數。專輯名稱取自Richard Brautigan的小說《The Abortion》中的章節名稱,小說的背景位於加州一間奇特的圖書館,館內專門收藏那些沒有正式出版的書籍,任何人都可以將他們的作品擺放在此,而主要的故事內容則是一名女子與圖書館員相戀後因為懷孕而決定展開旅程到墨西哥墮胎。但這張專輯的內容與小說的關聯有多大就不得而知了,樂隊主腦Joo-Joo Ashworth說他只是剛好正在讀這本書,而且這名稱聽起來很酷就拿來當作專輯名稱了。

從他們2014年的第一張專輯《Patterns》玩著沒有任何特點的Surf Rock,到第二張《Bleak》開始玩起Shoegaze,再到《Outside (Briefly)》中融合了Krautrock與Shoegaze可以感受到他們在錄音、音樂製作上的成長。很巧的是這次專輯是由與發行Ride新專輯的廠牌英國獨立廠牌Wichita來發行,Froth還做了一張Ride的Playlist也得到他們的回應,表示也很欣賞他們的曲子〈Passing Thing〉,更在Ride今年的美國巡迴擔任暖場樂隊,讓人感受到世代正在交替。

單曲〈Contact〉中開場的合成器與貝斯就給人濃濃的德式泡菜味,吉他噪音的殘響如同電流連竄在空氣中,偶然炸響的音牆與分散和弦搭配的完美無缺。〈Passing Thing〉則是一首典型的瞪鞋曲目,如同My Bloody Valentine音樂中的白色噪音與低吟的唱腔,但比較有趣的是它的節奏在曲子中段轉換為Motorik Beat,這樣的變化也讓他們跳脫出前人的風格,建立出他們自己的曲調。〈Petals〉則是完全的夢幻民謠走向,以慢節奏緩緩將吉他一層一層的疊上,堆疊出如夢似幻的旋律。

〈Romance Distractions〉是關於一位已經離開主唱Joo-Joo的女孩,因為忘不了她所以才寫了這首歌,這首也是我覺得專輯中最美的一首歌,當曲子最後的吉他噪音隨著音響炸裂猶如心碎般的瞬間,眼角怎麼可能不泛幾滴淚。〈Sensitive Girl〉莫過於是專輯中最突兀的曲子了,沒有過多的噪音與強烈的節奏,就是一首單純的Indie-pop歌曲,多少破壞了專輯原本一致的調性。在〈New Machine〉中鼓與貝斯成為主要的要角,吉他的獨奏則是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Show A Flower A Candle And It Will Grow〉的吉他旋律聽起來也是非常的美妙,即使歌詞實在單純到不行只是簡述了點根蠟燭看著火焰燃起的過程,但三件式樂器的搭配上還是給人相當強烈的音樂性。

《Outside (Briefly)》即便掩蓋不了單調薄弱的歌詞內容,但專輯內的歌曲卻有著不輸瞪鞋老團們的音樂性以及旋律性。終於,在經過兩張專輯後Froth交出了一張Shoegaze與Krautrock聯姻的成熟作品。

by pblue

評分: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