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eet Foxes - Shore

by DOPM
fleet-foxes-shore.jpg

今年的秋分當天(9月22日),Fleet Foxes推出了他們的第四張專輯《Shore》,唯一的宣傳只有在幾天前社群網站上釋出幾支神秘的影片。2020全球飽受COVID-19所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衝擊,美國民眾在夏天更經歷一系列的Black Lives Matter示威遊行。主腦Robin Pecknold目睹了封城與抗爭,突然領悟到自己原本對於專輯創作細節的憂慮十分微不足道,決定敞開心胸發表當下想要寫的歌,希望能用音樂為愁雲慘霧的世局帶來一些溫暖。雖然Fleet Foxes的歌曲之前也都由他主筆,由於封城的緣故,其他Fleet Foxes的團員幾乎沒有參與《Shore》的製作,由Robin Pecknold個人負責錄音和編曲,他也找了幾位正好地理位置相近,可以協助的音樂人,包括Grizzly Bear的Christopher Bear和Daniel Rossen、Kevin Morby、Holy Hive、銅管樂器四人組The Westerlie。專輯的開場曲〈Wading In Waist-High Water〉找來曾在Instagram上翻唱Fleet Foxes歌曲、現在在Oxford讀書的Uwade Akhere來獻唱,背景還能聽到The Walkmen主唱Hamilton Leithauser兩個女兒的歌聲。

《Shore》和Fleet Foxes的前幾張作品相比可說是他們最外向的專輯,除了先前提到第一首歌Robin Pecknold讓其他歌者的聲音來開場,接續的〈Sunbird〉旋律如同其名美麗而閃耀,Robin Pecknold直接唱名了對他影響深遠但已辭世的音樂人,像是Richard Swift、Judee Sill、David Berman、Jimi Hendrix、John Prine、Bill Withers等等,而他要紀念這些人的方式就是拿起吉他,繼續創作美好的音樂來承繼他們的精神。〈Can I Believe You〉一聽就知道會作為單曲發行,Robin Pecknold高亢清麗的聲線唱出與他人之間是否能建立信任,如何不失去自我,這些都是Fleet Foxes的作品集中不斷在思考的問題。

在高昂的〈Can I Believe You〉後舒緩情緒的〈Jara〉歌名出自知名的智利抗議歌手Victor Jara,但這首歌強調的不是憤怒而是人文關懷的精神,在溫柔的吉他、鼓聲以及優美歌聲中,Robin Pecknold期許自己能像Victor Jara一般為迷惘的年輕人發聲。〈Featherweight〉是整張專輯中數一數二老派的歌,編曲和氣氛宛如七零年代的民謠歌曲,Pecknold描述現實和他理想中世界的差距,但他已經在學習諒解過去一年間遇到的衝突事件,懷抱善意與所有人一起面對未來。

此輯最洗腦的歌曲非〈Maestranza〉莫屬,銀鈴般的吉他和沉穩的鼓聲宛如微風吹拂,美好的旋律讓人聽過一兩遍就能跟著哼,面對過去數年的社會亂象,Pecknold希望傳達出樂觀的情緒,只要堅守陣線,掌握權力的惡勢力總有退散的一天。〈Young Man's Game〉一開始聽的時候讓我有些錯愕,認為Robin Pecknold年紀並沒有到達歌詞中描述的程度,需要否定自己年輕時喜歡讀艱澀的書(《尤利西斯》)、講些沒人聽得懂的話的習性,後來才理解到他在自嘲,這也可能是Fleet Foxes的作品中最輕鬆幽默的歌曲。

雖然《Shore》採用了一些新的元素,如〈Jara〉開頭的古典樂斷續歌,後製的聲音也顯得乾淨、舒服,但少了Fleet Foxes其他團員的參與,聽起來還是令人覺得少了點什麼,〈Quiet Air / Gioia〉是音樂性比較好的一首歌,流麗的鍵琴和環境音樂的元素讓人想起These New Puritans,歌詞討論對於死亡和環境問題的恐懼,最後幽微曖昧的結尾予人不少想像空間。〈Cradling Mother, Cradling Woman〉是專輯中最長的歌曲,,當然比起《Crack-Up》中的史詩集作品只是小意思,不過別出心裁的銅管樂器演奏與民謠音樂搭配很有意思,能稍微滿足懷念Fleet Foxes長篇歌曲的樂迷。靜謐的結尾曲〈Shore〉描述轉換的心境,Robin Pecknold彷彿站在海岸邊,回顧過去生活的一切,他感謝家人朋友一直以來的支持,並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

《Shore》大致上來說捨棄了《Crack-Up》長篇複雜的敘事,企圖傳遞較短和直接的訊息,聽眾能察覺到Fleet Foxes從第一張專輯到目前以來的改變,以及Robin Pecknold這次的心情是比較放鬆的。當然專輯的曲目也許可以精簡一些,某些歌曲若是有團員全員參與應該能夠更精彩,然而Robin Pecknold推出了他在2020年秋天的當下所能達成的最佳作品,之後我們再回來聆聽,必然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受。

by Debby

Nothing - The Great Dismal

by DOPM
a0776236328_16.jpg

Nothing主唱Domenic Palermo在〈In Blueberry Memories〉唱著:「天堂總是在他處。」契合在這世界面對疫情的當下,天堂般的美好對我們來說已經是遙不可及的事,還好還有Nothing的《The Great Dismal》能伴處在無光處的人們度過這段黑暗的時期,他們不畏疫情的衝擊還是把這張專輯錄製出來,這次再度找來他們的經典成名作品《Tired of Tomorrow》的製作人Will Yep操刀,把Nothing的黑暗美感從黑洞最深處挖掘出來傳遞到你的耳朵內,也跟新加入的貝斯手Aaron Heard和吉他手Doyle Martin產生新的化學效應,比起上一張《Dance on the Blacktop》我更喜歡《The Great Dismal》層次豐富的編曲與雋永的旋律線。

從〈A Fabricated Life〉開始就是絕佳的開場,先把吉他噪音擺放一旁,淺淺的刷著重複的吉他節奏,讓環境音效包覆著Domenic Palermo的歌聲,到了副歌再使用提琴樂音將旋律轉化的更加優雅。接著的〈Say Less〉才開始展露出他們暴虐的本性,機械性鼓機般的鼓點與遼闊空間感的吉他音牆讓人像被捲入黑色的漩渦,最後再來個間歇性的電吉他刷扣作為帥氣的結尾。

雖然專輯簡介寫到lo-fi音樂人Alex G也有參與專輯製作,但也滿難判斷出他是在哪一首歌有參與製作,原本猜想是音樂調性比較不同的〈Catch a Fade〉,但看到〈April Ha Ha〉的MV有出現他的身影,還小驚喜了一下,即便我還是很難判斷他在這首歌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有可能是獻聲第二段的合聲),一開場的鼓點連擊和噪音重擊彷彿挪用My Bloody Valentine的伎倆,這首歌聽起來即使絕望,但中段的轉折又保留了些許溫度,猶如柴火燒盡的餘溫;歌裡唱著:「這是不是很奇怪,看著人們,奔跑著躲著雨」歌詞象徵的意象似乎將自己作為觀察者與他人隔離開來,冷冷的看著一切正在發生,帶給人冷冷的看著末日降臨卻什麼也做不了的那種無奈感。

〈Catch a Fade〉真的不是跟Alex G一起合作的歌嗎?一開始使用較為清爽的電吉他破音,好似出自Alex G的低傳真搖滾曲子,中段轉折才增強的破音的幅度回歸到Nothing的本色。而〈Famine Asylum〉又讓我們重返九零另類搖滾的美好時光,宛如Hum在Grunge與Shoegaze兩種音樂類型中所做到的恐怖平衡,在頹廢不經修飾的噪音中找到夢幻的優雅,歌曲控訴著人性的卑劣,人類是為了生存不則手段互相殘殺的物種,提醒著我們生存的殘酷。

不知道是不是時逢美國大選的緣故,他們用了角逐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Bernie Sanders作為歌名,但歌本身似乎跟他沒有什麼關係。然而〈In Blueberry Memories〉是專輯另一首引人注目的曲子,它將絕望的情緒化為樂音,再讓樂音幻化成一種異色調的美學,在搖滾樂的美學維度中找到最邊緣的一塊角落,永遠附著在這個維度與時間的長流上。

Domenic Palermo在〈Ask the Rust〉最後唱道:「萬物終將凋零。」加上歌曲結尾的光怪神離的噪音聲響彷彿要將人帶到末世後的另一個世界;他的厭世哲學與存在焦慮在《The Great Dismal》再度轉化為絕美的聲響,讓你在混亂的世界中短暫找到一塊棲身之地。

by guan

Protomartyr - Ultimate Success Today

by DOPM
a1390858493_10.jpg

已成軍十周年的Protomartyr視《Ultimate Success Today》為他們十年來的一個里程碑,這也使得這張專輯聽起來格外來得有重量,也嘗試在曲風上添加變化,不變的依舊是創作的過程,樂隊譜曲完再交由Joe Casey填詞。受到爵士樂手Bennie Maupin的影響,專輯中隨處能聽到的薩克斯風的奏鳴,但主導的還是搖滾三件式樂器,噪音吉他仍然猛烈的炸響,俐落的鼓擊領導著節奏與製造出廣闊的空間感。單曲〈Processed by the Boys〉甚至早預言了2020的局勢,外來的疾病成了濫權的藉口以及川普執政時期所帶來對人民更嚴厲的高科技監控以及執法人員的權力濫用,Joe Casey在面對他自己的問題時也不忘將他的社會觀察帶入到歌曲中,吉他手Greg Ahee豪邁的吉他刷奏與鼓手Alex Leonard落下的拍子完美互相答應,隱約在噪音後的薩克斯風吹奏將被執法人員逮捕的哀愁體現出來。

而Joe Casey很巧妙的在〈I Am You Now〉將歌詞的視角轉換成一位正在執法的員警,也在當中批評政治口號背後的虛假,就像百事可樂的廣告利用抗議群眾的形象與”Join the conversation”的口號來美化抗爭活動與警察執法的過程。讓自己成為邪惡本身才能看透邪惡的本質,Joe Casey在歌曲大聲喊著:「我就是你!」。

回到首曲,帶有些許爵士味的〈Day Without End〉曲子由貝斯緩慢領導再由鼓組的速度讓歌曲逐漸變得異常急促,給人莫名的焦慮感。曲子唱述著Joe Casey如何在夜晚因思考這世界當下的狀態與自己身體的疼痛而無法成眠,天亮時前一天彷彿沒有結束,這樣的情況宛如末日一般,他質問著自己是否準備好面對這末日般的恐懼。

在〈The Aphorist〉中,Joe Casey將他思索如何創作的過程寫成歌曲,他思考著要怎麼不掉入利用口號的泥沼來對抗法西斯主義這種建立在虛假口號的思想上,也順便點評了一下曾在推特上批評他們的Pitchfork樂評人,他唱著:「如果你曾看到這光頭的骷髏頭,你可以確定他已經死了好幾周了。」

〈June 21〉精確的唱出了活在今夏極端酷熱下的苦悶,找來女音樂人Nandi Rose合唱此曲,歌曲開場的陰暗的吉他與貝斯線將夏季炙熱的詭譎透過聲音來重現,當Joe Casey唱到「在這座夏季的城市裡,使我情緒低落。」巨大的吉他噪音如無數鋼筋鐵條由空中砸落地面,你完全不會想活在歌曲所描述的情境中。

受到底特律木匠公會大樓標誌的影響,Joe Casey寫了這首〈Michigan Hammers〉獻給密西根州的工人運動。歌曲也提到了在美墨戰爭時,美軍無法將驢子順利送上岸,只好將驢子丟下船,因此溺死了不少驢子,然而墨西哥人倒也因為販售給美軍驢子從中賺了一筆錢,這件件是否將工人隱喻為可隨用即丟的驢子來揭露美國的本質就留給聽者自行想像。

〈Tranquilizer〉用開著破音的貝斯線與即興的薩克斯風捕捉Joe Casey因身體的莫名疼痛所受的煎熬。他因父親因手術失敗過世,自此對醫生感到不信任,畢竟還是他說服他爸動手術的,從此他盡量不尋求醫生的幫助,畢竟他們有時候也是靠猜測來診斷。緊接著的〈Modern Business Hymns〉接續著前曲的苦痛,躺在床上無法動彈的Joe Casey因沮喪開始神遊到未來,甚至到外太空,但又想到外太空大概只有富人上得去,他還是只能留在被汙染的地球繼續帶著氧氣面罩等待生命結束。他唱著:「過去充滿著死去的人,未來依然很殘酷,我們在這只能聽天由命了。」專輯名稱Ultimate Success Today散落在歌曲中,又在這曲的結尾出現,這其實是從電視廣告聽到的話語,他們販賣不切實際的夢想,但Joe Casey認為我們還是要活在當下,只有當下才是真實的。

〈Bridge & Crown〉是一首Joe Casey獻給他過世父親的歌曲,畢竟Protomartyr是他父親過世後才開始的,即便十年後至親過世依然影響他深遠,也使他深思自己存在的意義,即使那些微小的夢想讓我們的生命找到目的,但最終還是要面對死亡的虛無。如果有看過電影《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或許對最後的〈Worm in Heaven〉很有感觸吧,Joe Casey將他對存在的焦慮寫入曲子中,他思索著怎麼樣證明自己曾經存在過,當你認知到終將一死,你便會在人生有限的過程中透過任何形式證明自己的存在。它聽起來異常的溫柔,也異常的悲傷。

Protomartyr的《Ultimate Success Today》是預言,也是這殘酷時代的輓歌。面對看似沒有希望的未來,每個人都將走向自己的終點,當你認知到生命的虛無,無論苦痛有多大,你都是自由的。

by guan

Doves - The Universal Want

by DOPM
doves-the-universal-want.jpg

沒有想到曼城樂團Doves在2009年發行完《Kingdom of Rust》專輯之後,竟然隔了11年才推出新作,在這11年間,整個音樂圈的生態已經劇烈改變。就算經過這段漫長的時光,對我來說,Doves的音樂從未離開我的生命,他們閃耀的吉他旋律、精妙的電子音效、Jimi Goodwin肥厚的貝斯和他質樸的歌聲、北國工業城的孤寂感都無可取代,新專輯《The Universal Want》保留了這些特色以外,也多了一些突破之處,音樂上必定能滿足樂迷的期待。

這些年來累積的歷練讓Doves對於中年危機、時光流逝及個人回憶方面有更深入的體會,專輯的一開始先聚焦於正向的經驗,首支單曲和專輯首曲〈Carousels〉取樣了今年去世的傳奇鼓手Tony Allen的鼓聲,歌詞描述團員們回想小時候到威爾斯北邊旅行的記憶,Doves在這首歌同時捕捉到多樣的複雜情感,每一件樂器都有美好的旋律,堆疊起來既色彩斑斕又帶給人遙遠的感受,Jim Goodwin隨著年歲變得更滄桑的歌聲唱出懷舊但仍對未來懷抱希望的情緒。〈I Will Not Hide〉的開頭可以聽出放客和雷鬼音樂的影響,表現出過去少見輕鬆的一面,歌詞以幽默的方式調侃中年人飽經閱歷但固執的傾向。

《The Universal Want》 隨即展現人生的黑暗面,〈Broken Eyes〉琅琅上口的旋律和樂團細膩的觀察使其毫無懸念被選為第三支單曲,敘事者述說一段關係在每天乏味的瑣事中慢慢走向盡頭,Jimi Goodwin強勁的貝斯和Jez Williams響亮的吉他讓這首歌即使主題悲涼也不至於令人沮喪。創作日期早於〈Broken Eyes〉但歌詞內容相近的〈For Tomorrow〉起初聽起來就像一首典型的Doves中速歌曲,樂團在歌曲中間的間奏嘗試了環境音樂的實驗,隨後又回到Doves的招牌風格。出現在專輯後半段的〈Cycle of Hurt〉也描寫一段惡化的關係,隨著年齡增長,人與人之間的嫌隙似乎也無可避免地擴大了。

專輯中兩首電子元素較重的歌曲不約而同都是關於已逝親友的回憶,〈Cathedrals of the Mind〉是這次最具實驗性的歌曲,融合了Dub和Amblient樂風,還收錄一小段黑豹黨黨員的演說,環繞的電子音效構築成記憶之塔,保存了敘事者對親友的思念之情。唯一不是由Jimi Goodwin主唱的曲子〈Mother Silverlake〉節奏明顯、迷幻味十足,開頭有點Madchester曲風的味道,像是樂團前身Sub Sub的風格,歌詞「我是英格蘭湖上的夏日,沉鬱而優雅地流淌」、「我的話語來得太晚,像一道夏日的微風,充滿希望與痛楚,這裡已經沒有希望,沒有人能獲得拯救」某種程度上描繪了我們剛度過的這一個詭異夏天。

Doves寫搖滾金曲的能力也寶刀未老,〈Prisoners〉就像昔日單曲〈Black and White Town〉或〈Catch the Sun〉一樣迷人,若出現在以前的專輯上也很適合。主歌一開始低調,慢慢累積能量,雖然世上的我們逃脫不了社會的牢籠,這首歌把這種悲慘的處境轉化成奮進的力量。

樂團不知不覺訂立了拿專輯中的某首歌曲當作專輯名稱的傳統,這次的同名歌曲〈The Universal Want〉氣氛詭譎,闡述人類對自身境況永遠無法滿足,就算得到當下想要的東西,又開始觀望下一個目標,這種特質形成了雙面刃,可能一直在盲目追尋,也可能不斷想改善生活,後半段的舞曲段落顯得曖昧不明。專輯結束於一個美麗的畫面,精巧美麗的慢歌〈Forest House〉旋律有點像Elbow,納入一些後龐克曲風的低氣壓和細微的電子元素,鎔鑄了曼城音樂令人喜愛之處。

Doves強調他們這次重組並不是為了懷舊,企圖與時俱進,對我這樣的死忠歌迷而言, 《The Universal Want》 在新舊元素間的比例抓的剛好,即使不新潮也無所謂,希望下一次Doves不會再等這麼久才發片,能讓我們聽到更多平凡人的禮讚。

by Debby

Hum - Inlet

by DOPM
hum.jpg

距離美國伊利諾州樂團Hum上一次推出專輯的時間已經過了22年,1998年的《Downward Is Heavenward》雖然被All Music Guide評為1990年代失落的經典專輯,但當時慘澹的銷量使得樂團被廠牌RCA解約,團員許久也沒有動力再推出新作。在漫長的22年間,Hum的團員陸續有些音樂計畫(Centaur、National Skyline、Castor等等),也不時在美國各地有些演出。即使Hum當年除了〈Stars〉一曲以外從未獲得任何商業成功,他們融合了Shoegaze、Grunge和Metal的風格啟發了許多後繼者,像是Deftones、Deafheaven、Nothing等。在愁雲慘霧的2020年Hum突然無預警地發表新作《Inlet》,對多年來追隨他們的樂迷來說可說是撥雲見日的美妙驚喜。

如果聽過Hum在九零年代發表的作品,其中歌曲雖然不脫瞪鞋、金屬、另類曲風的範疇,但個別歌曲有時風格差異甚大;相反地《Inlet》整張專輯的風格都很一致,收錄的都是中慢板的曲子,配上時而迷幻時而兇猛的吉他,以及主唱Matt Talbott如科幻電影般奇異又哀傷的歌詞,讓聽者能完全沉浸在Hum構築出的世界中。

開場曲〈Waves〉大片的歪斜吉他立刻打中瞪鞋迷的痛點,貝斯和鼓的編排方式頗有金屬樂的味道,一陣一陣如海浪潮起潮落襲擊聽者的耳朵,Matt Talbott以詩意的語句描述生命中錯過的機會、回憶的沉重包袱和孤獨空虛的情緒,在強烈的吉他噪音中他的聲音卻十分抽離,沒有任何煽情的表現反而讓人回味再三。〈In the Den〉描寫在世界盡頭孤身一人的感受,但在虛擲了光陰、浪費了許多資源後,副歌中Talbott和團員展現他們帶著新作品回歸的決心,結尾的雙吉他音牆久久迴盪。〈Desert Rambler〉速度放慢,開頭噪音的強度約莫介於Air Formation和Catherine Wheel之間,歌曲中間變得較為安靜,後段再度進入高潮,整首歌就像為內向、愛聽搖滾樂的人打造的科幻冒險故事。

〈Step Into You〉是專輯中最流行的歌,悅耳的旋律讓喜歡八九零年代另類音樂的人聽過之後都能哼上幾句,這首歌可能比Dinosaur Jr.近年來的單曲都還優秀。〈The Summoning〉也能聽到Dinosaur Jr.的影響,其中深厚的情感與飛揚的樂器聲響緊密融合,在嘈雜的聲音之中包含許多細節需要重複聆聽才會出現。

長度相對之下比較短的〈Cloud City〉前半段宛如早期Swervedriver的歌,後半段的吉他drone則是專輯中力道最猛烈的時刻,若是在現場可以想像金屬迷跟著搖頭晃腦。〈Folding〉是另一首較好入耳的歌,歌曲中段間歇的扭曲吉他類似My Bloody Valentine,歌曲後半段的吉他音色變得充滿迴響且美麗,像Pale Saints一樣融合了耽美與暴力。

結尾曲〈Shapeshifter〉為Hum的音樂做了精準的摘要,如同歌名所示,全曲的情感和風格轉變多次,從金屬到瞪鞋到另類搖滾;主腦Matt Talbott想像自己變形成各種自然界的生物,從蝴蝶到鹿到燕子,但展翅高飛後卻仍然感到孤寂,最終發現自己需要的只是與另一個人之間的心靈連結,雖然結論不算創新,但達到這項發現的過程非常有趣且引人入勝。

Hum在沒有包袱、未承載太多期待的情況下推出生涯巔峰的作品《Inlet》,在重組回歸的樂團當中實在難得。就算缺乏商業價值也不符合時代潮流,Hum還是選擇以獨特的角度展示出如何在艱難的人生中尋找意義,希望之後還能聽到更多他們的創作。

by Debby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