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ridge Radio - Every Bad

by DOPM
a0069623854_16.jpg

第一次聽到Porridge Radio的單曲〈Sweet〉讓我想到那些九零年代的另類搖滾名曲,從Radiohead的〈Creep〉、Nirvana的〈Smells Like Teen Spirit〉再到The Smashing Pumpkins的〈Bullet With Butterfly Wings〉這些獨具爆發力的吉他搖滾歌曲;〈Sweet〉同樣的在靜與吵的反覆之間製造出情緒緊繃的張力,讓人相當印象深刻,想一探他們專輯的全貌。

成軍於英國布萊頓的Porridge Radio所發行的這張《Every Bad》初聽起來就像他們的首張專輯,畢竟它蘊含了一組新樂隊所該擁有的創意與爆發力,但其實他們先前就有自己錄製一張較為完整的樂隊專輯《Rice, Pasta and Other Fillers》,甚至更早還有一些主唱Dana Margolin個人錄製的一些較為Demo性質的作品,但比起那些低傳真的表現手法,《Every Bad》是他們第一次進入錄音室所錄製的作品,這也使得他們火力全開,將最好的歌都放到裡面,準備放手一搏。

從〈Sweet〉聽到的是幼時對情感的不確定性所折磨彷彿從回憶中被解放出來,回過頭聽專輯開場的〈Born Confused〉同樣對情感的挫折與困惑撕心裂肺的在Dana Margolin的歌聲嘶喊出來,開頭的 “I'm bored to death, let's argue” 表達了在失戀後的無所適從與憤怒,而曲末不斷重複的 “Thank you for leaving me. Thank you for making me happy.” 更是諷刺的宣告一段關係的結束,她擅長使用重複的字句來否定句子本身的意思與情緒的強調,在其他歌曲中也能看到這樣的表現手法。

〈Don’t Ask Me Twice〉嘗試把流行旋律融合英國八零最實驗激進的後龐克,聽起來卻沒有任何的衝突,Dana Margolin中性的嗓音流暢婉轉的在柔和與剛毅之間轉換,歌聲中的力道可以讓人感受到十足的能量。

「你是在浪費我的時間。」〈Long〉開宗明義就這樣唱著,依舊不減的怨力持續爆發,而合成器、鼓拍、吉他及貝斯的堆疊出的層次相當完整。布萊頓的海城氛圍也深深影響了他們的創作,在〈Nephews〉中,她夢到她和她的侄子沉到海底的深處,深沉到一處讓她失去心智與意識的地方,深海的殘酷意象在她的歌聲與樂音下從你腦中重現。

即使專輯前半的部分充滿困惑與憤怒〈Give/Take〉曲調卻意外地樂觀,單純的節拍與順耳彈躍的貝斯線完美搭應讓歌曲成為一首充滿希望的情歌,對比〈Lilac〉則是在破碎的感情與沮喪下追尋希望,從曲末所唱道的:“I don’t want to get bitter. I want us to get better.” 隨著弦樂與噪音不斷的高升下那種冀望的力量也隨著她的歌聲變得十分強烈。

很久沒有聽到一首能夠精準表達失戀情緒的搖滾歌曲,不過他們在〈Circling〉中做到了,歌曲將一段關係結束後開始假裝一切都很好一切都沒事的錯覺完整的唱出來,她不斷這樣告訴自己卻也反而凸顯了傷痕一直都在那裡,就算沉到大海中與世隔絕也無法抹滅掉。由鼓機節拍與迴響的吉他效果編譜成的〈Homecoming Song〉呈現出了失戀後的失魂感,她孤身一人如同失去靈魂的空殼回到家中,如同一艘不斷下沉的船隻,這首做為整張專輯的結尾也殘留給人一陣落寞的情緒。

聽完《Every Bad》你能得到的是滿滿的負能量,但這股負能量卻意外的具有對情緒低潮的療癒效果。這張專輯也證明Porridge Radio有成為大團的潛力與實力,他們掌握了譜寫流行旋律的能力、情緒張力的表達以及直接了當的詞曲,讓聲音毫無表留的直接貫穿你的心坎。

by guan

Wilsen - Ruiner

by DOPM
91ff9f27a1244eb641b0fc0c35ed579a.1000x1000x1.jpg

對Wilsen這組來自紐約布魯克林的三人樂隊來說,專輯《Ruiner》的單曲〈Feeling Fancy〉似乎比他們以往民謠調性的歌曲來得搖滾,但這樣的轉變卻顯得有反諷的意味,歌曲是主唱Tamsin Wilson對那些邁向成功之路準則的反擊,對生性害羞的她來說,要讓自己表現的外向來引人注目似乎是一件違反她本性的事,當別人能夠侃侃而談自己的故事來讓自己與眾不同,奪取目光焦點時,她寧可成為一個寧靜的存在,猶如一位寂靜的跑者,靜靜的在人群中移動,並且沉默的達到目的地。如果多說些話,大聲的唱些搖滾歌曲能讓你賺進大把鈔票,那她能做到最多的就如同這首歌一樣,電吉他開破音多刷幾下,鼓的過門多大力打幾下,被說不夠搖滾那又如何。

比起〈Feeling Fancy〉專輯的其他歌曲主要為夢幻民謠為基底,整體聽起來比他們前一張專輯來得要有旋律性,各種聲響所呈現出的空間感也表現得很好,第一首專輯同名曲〈Ruiner〉的深邃感很輕易的能吸引到聽者耳朵的注意力,電吉他淺淺的刷奏加上延遲的透亮弦響與Tamsin Wilson不經修飾的輕柔唱腔與和聲讓歌曲聽來不帶壓力也不失聲音的深度,她在曲中彷彿在跟自己對抗,誰勝誰出都成為了她全新的自己。

〈Align〉輕快的節奏與簡明的主副歌轉換搭上她清透的嗓音多重播個幾次也不嫌膩,曲末旋律的轉折又將歌曲帶向另一個維度,猶如帶入Radiohead在《In Rainbow》中所營造的空間感,使人意猶未盡。以木吉他譜寫的民謠曲調〈Wearing〉有著Marissa Nadler早期的靈氣特質,反觀接續的〈YNTOO〉用了Krautrock的節拍,讓歌曲帶人穿梭在各種記憶中的場景裡,描繪著當某一處地方的光亮照射在另一個人身上,使得她看得到另一人的各種面貌,我喜歡這首歌在節奏與情緒轉折的搭應,使得那種時而疏離時而緊密的情感可以觸動到你的心底。

很少聽到如同〈Wedding〉用這麼靜謐方式來描繪婚禮的歌曲,陳述兩人的關係就像是命中注定一般,當兩個人站在一塊時就如同兩株高大的橡木與松樹沒有人活在彼此的陰影下,也形容相愛的兩人關係寧可像移動的海流也不用緊密的綁在一起。

在〈Fuse〉中以木吉他的原音琴響為基底,再讓透亮有力電吉他旋律與歌聲所堆疊出的情緒是相當驚人的,世界如此喧鬧卻也無法撼動兩人的關係,即使是最黑暗的一天也無法從你身上取走任何東西。以〈Moon〉來做為專輯的結尾使整個人再度沉入Tamsin Wilson歌聲中最原始的樣貌,一把吉他,一段旋律就足以拯救疲憊不堪的心靈。

比起Daughter或Wye Oak等新一代的夢幻民謠樂隊,Wilsen聽起來絲毫沒有他們在音樂製作上偏於主流的匠氣感,《Ruiner》在歌聲的旋律與器樂之間維持著平衡的樣貌,不會在氛圍的營造上刻意過了頭,比起過去前兩張專輯《Ruiner》在製作上更為細緻完整,旋律更引人入勝,但又不致於越了那條故意討好聽眾的界線。

by guan

Wolf Parade - Thin Mind

by DOPM
Thin Mind_Wolf Parade.jpg

十五年前Wolf Parade驚人的出道作品《Apologies to Queen Mary》描繪受科技宰制的空洞現代生活、貧窮階級的掙扎以及變老、過氣的感受,當年樂團激情的表演方式的和DIY精神使他們成為樂評寵兒。今年推出的《Thin Mind》創作主題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樂評的反應大多冷淡,樂團結合草根的獨立搖滾與華麗鍵盤橋段的樂風已經名符其實變得不合時宜,不過在我心目中他們反而顯得更特立獨行且勇敢。

第五張專輯《Thin Mind》錄音前貝斯手Dante DeCaro決定離團,Wolf Parade回到Spencer Krug、Dan Boeckner和Arlen Thompson的三人組合,他們的音樂並沒有因為變成三人組而簡化,倒是讓合成器扮演更吃重的角色,洋溢著七八零年代新浪潮音樂的風采。主要創作者Dan Boeckner和Spencer Krug著重不同的面向,在專輯中取得極佳的平衡。

Dan Boeckner主攻嚴肅的社會議題, 由批判手機成癮現象的〈Under Glass〉開始,搶耳的吉他間奏和帶點迪斯可味道的節奏捕捉現代人對電子裝置又愛又恨的矛盾情感。單曲〈Forest Green〉描寫人類活動改變了地球的環境地貌,以及財閥對土地的開發讓居住成本變得越來越難以負擔,雖然主題沉重,但躍動的節奏和浮誇的合成器段落給了聽眾信心能夠戰勝危機。〈The Static Age〉可說是專輯內最勵志的歌曲,歌詞中的主角厭倦了在即將崩毀的帝國中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打算靠自己的力量開創新局,復古的合成器演奏喚起從前人們仍懷抱理想主義的年代。〈Wandering Sun〉宛如出自電影《銀翼殺手》的情節,歌曲中的主人翁四處流浪,找不到心靈依歸的所在,認為自己的存在微不足道,Dan Boeckner也用這首歌表達身為樂手在世界各地巡迴的迷惘感,歌曲越到後段越變得激昂,彷彿象徵他不願放棄的決心。

如同Wolf Parade過去的作品一樣,Spencer Krug總是會寫出整張專輯最優異的歌曲──這次是〈Julia Take Your Man Home〉。Spencer Krug再次引介Moonface計畫中提及的人生伴侶Julia,描寫她看著男伴因酒醉而做出種種荒唐行徑,吉他和合成器聲響不斷為故事增添戲劇效果,我特別喜愛 The beating heart of a lonely man is nothing but an unheard decrescendo 之後的合成器演奏,這首歌各個不同的段落都銜接得非常流暢,連曲末「不該輕易原諒這種人」的老生常談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Out of Control〉和Moonface計畫的調性類似,用洶湧的吉他音牆描繪出親密場景的豐沛情感,不算是什麼新的手法但仍舊能感動人心。〈As Kind As You Can〉和歌如其名具有未來感的〈Fall Into the Future〉可以明顯聽到David Bowie的影響,前者一開始的琴聲讓人想起Bowie那些在七零年代初期的作品,Spencer Krug進一步發展成探討「善意」這個概念的三個小故事,而〈Fall Into the Future〉融合了後龐克和前衛音樂的元素,聽起來頗具趣味。

歌迷聽到收錄在專輯末尾的單曲〈Against the Day〉一曲都會興奮不已,因為Dan Boeckner和Spencer Krug已經很久沒有對唱了,在如Duran Duran般盛大的電子音效間,Dan和Spencer化身成兩個吸血鬼,在不停變幻的時局間建立堅定不移的情誼。最後的〈Town Square〉呼應了開場曲〈Under the Glass〉的主題,人們現在處於情緒脆弱的時刻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去尋找手機,不過歌詞的 reaching for the light 也是「面對光明面」的雙關語;即使專輯中的歌曲,甚至連封面和內頁設計都充滿末世景象,我們還是有機會重新開始。

by Debby

Wire - Mind Hive

by DOPM
58519627030054.jpeg

少數樂隊能像Wire這樣超過四十年依舊在樂壇上屹立不搖,橫跨過龐克、後龐克、新浪潮、銳舞再到當代的搖滾樂,他們從不回頭看活在當下,不搞懷舊的巡迴演出,創作的素材仍舊隨著時代的演變取之不盡,即便他們在七零年代的三張作品啟發了往後四十年的另類、獨立搖滾樂,我們不禁還是會思考,現在的Wire還能帶給當代音樂什麼樣的影響?

兩千年後的Wire比起以往更著重在歌曲的旋律性上,放下了後龐克和實驗電子的套路,不變的是以Colin Newman和Graham Lewis為主的創作核心以及抵抗主流的態度,而這次《Mind Hive》也是他們最具流行特質又不流於俗的作品,從開場的〈Be Like Them〉就展現出他們不盲從於他人的精神,宛如日本三線琴的電吉他彈奏與重金屬痛調的破音吉他聲響衝撞在一塊,以極具衝突性的編曲與Colin挑釁的唱腔講述生活在社會群體中所講求的一致性與個人獨立性的喪失。

單曲〈Cactused〉與前曲大相逕庭,歌曲轉變為輕快流暢的流行曲調,歌聲將破音吉他壓制在下再讓鼓拍與合成器填滿整首曲子,而〈Primed and Ready〉則再度轉向重度的曲調用間歇的吉他破音刷奏與合成器貫串整曲,歌詞以問句的口吻來探求人為了在社會上競爭生存必須做好各種爾虞我詐的準備,諷刺的體現出人處於優勢而會有的心態。

〈Off the Beach〉由流暢的原音吉他曲調與Colin不經意的輕鬆唱腔與詞意的反差造就了歌曲黑色幽默的特質,歌曲的視角就如同一台冷漠的攝影機注視著眼前發生的一切,一開始人們談話、打招呼、親吻、購物、買賣、抽菸、說笑,過一陣子刀子、槌子出現,有人心碎、被打、無家可歸、死去、消失,看著這個攝影機影像的你有過那種被海水沖走那種孤立無援消失在人群中的感覺嗎?

聽到〈Unrepentant〉不免讓人想起Pink Floyd的〈Fearless〉,同樣的迷幻民謠曲調,曲子輕柔的旋律如同迎面而來的微風,你可以說它並不是那麼的Wire,相較之下接著的〈Shadow〉就回歸了他們那種黑暗的調性,以沉重的口吻唱著戰爭下的悲劇,過去與未來的陰影壟罩在整個世界上,歷史不斷的一再重現,而在喧鬧紛亂的人世中只能從自然界獲得一絲的平靜。

由Graham所創作的〈Oklahoma〉如同晚期Scott Walker的歌曲,以黑暗驚悚的唱腔來詮釋這首詭異的歌曲,一掃前面歌曲輕柔的鋪陳,將專輯導向另一個具有重量的維度,維持著他們之間的恐怖平衡,而Colin也以〈Hung〉延續同樣的重量與闇黑的曲調準備為專輯畫下句點。

出乎意料的,作為專輯結尾的〈Humming〉卻意外的令人平靜,幽暗的合成器音色為歌曲塗上底色,用隱晦的歌詞來講述著模糊的過往回憶,即便他印象早已模糊但對陌生人所哼唱的流行歌曲依然印象深刻。

《Mind Hive》是一張在輕與重之間權衡的作品,比起上一張《Silver/Lead》在結構上來得更加完整流暢在曲風上也有較多的面向,回到一開始的所提到的問題,現在的Wire還能帶給我們什麼,我想Wire所帶來的影響在於永不盲從且走在時代的浪頭上注視一切興亡的態度。他們的專輯不需要任何的製作人,只有他們才知道自己在當下要如何定義他們的聲音,主宰著自己的歷史,成為一股不被抹滅且持之以恆的能量。

by guan

Elbow - Giants of All Sizes

by DOPM
A1tZv4u-CfL._SL1500_.jpg

身處一個(假)訊息不斷攻擊閱聽人的時代,人很容易就陷入疲乏,對周遭的不公不義感到麻木,不再感到憤怒不已,畢竟持續處在強烈負面思緒中足以摧毀一個人的心智。Elbow今年的專輯《Giants of All Sizes》提醒我們不應該忘記或壓制對體制的不滿,至少該把憤怒之情以某種形式保存起來,往後才會永遠記得自己的處事原則。

當我聽到第一支單曲〈Dexter and Sinister〉時,便察覺到《Giants of All Sizes》會和Elbow近幾張專輯很不一樣。自從推出2008年的《The Seldom Seen Kid》後,Elbow創作了許多用弦樂點綴,獻給勞工大眾的暖心歌曲,但早期音樂中的不安感變得少見。我原本以為樂團會繼續推出美麗溫暖的音樂,尤其是2017年的《Little Fictions》大概是他們成團以來最光明的作品,然而我誤會了。〈Dexter and Sinister〉開頭大片的吉他營造出不安定的感覺,前幾句極為沉痛的歌詞 And I don't know Jesus anymore / And an endless sleep is awaiting me 表達出沒有預見脫歐的人們對於公投結果首當其衝感到失望悲憤,英國與歐盟如同結盟紋章上的兩側圖樣(dexter 和 sinister),現在紋章已經不具意義。歌曲後半段宛如成為另一首歌,客座女歌手Jesca Hoop的高音與Mark Potter的吉他刷奏讓聽眾一瞥英國社會這幾年所經歷的情緒衝擊。

《Empires》一語雙關,表達出大英帝國與主唱Guy Garvey個人心中國度的崩毀,即使脫歐已成定局,但英國國內民眾歧異的想法已經撕裂社會,而Guy Garvey這幾年也失去了他的父親與幾位摯友,貫串全曲的拖長鍵琴聲宛如輓歌,悼念著他所失去的一切。

專輯中最突出的一首歌當屬〈White Noise White Heat〉,Guy Garvey寫出2017年倫敦Grenfell Tower大火時,他對政府的信任一夕消弭,自身憤懣難平卻又無能為力,受到自責情緒包圍,「我是誰?只不過是個天塌下來時還在指揮安眠曲的廢柴音樂家」是他有史以來對自我和創作音樂這件事做過最尖刻的批評,但他無須自責,這首歌本身強勁的貝斯和弦樂,絕對成功讓人難忘人在面對政府失能時的心境。

除了前述風格強烈的搖滾歌曲,《Giants of All Sizes》也有幾首飽含悲傷情緒的慢歌。第二首歌〈Seven Veils〉描寫一段逝去的感情,柔美的鍵盤聲讓歌曲彷彿沐浴在夕陽之中,在眼前所見場景消失前捕捉短暫的美麗。以空心吉他為主的〈The Delayed 3.15〉的創作背景令人揪心, Guy Garvey某次在搭火車時遇到誤點,起因是一名男子落軌自殺,而周遭的乘客表現得十分冷漠,對這樣的事情習以為常。

雖然絕望感籠罩整張專輯,樂團依舊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能夠突破僵局,正向的歌曲集中在後半部。在英國叨絮的細雨中,Guy Garvey透過〈My Trouble〉印證對妻子的感情,能夠驅散灰暗的迷霧。〈On Deronda Road〉當中的團員合唱,在Elbow的歌曲中算是獨特,隱約描繪出令人嚮往的家的形象。悲喜交集的〈Weightless〉若不是在最後,或者不是收錄在這張悲憤的專輯中,可能會顯得濫情,但在此處真是適合不過;父親已離世,但Guy Garvey在剛誕生的兒子臉上看到父親的影子,兩人當下都是 weightless 的狀態。大環境與個人的悲劇讓Elbow獲得創作新生命,推出這十年來最佳的專輯,也許在社會動盪中,我們能找到一條更適合未來發展的新道路。

by Debby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