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ça - Give You The Ghost

by DOPM
polica-give-you-the-ghost.jpg

假若今年Coachella有觀看Poliça的現場演出,大概會被女主唱Channy Leanagh十足投入的神情所吸引,誇張的肢體動作有如靜謐暗夜般的特殊魅力,幾分神似Blonde Redhead的女主唱Kazu,極易成為雙眼注目的焦點。

Poliça是一組來自美國 Minneapolis的樂團,2011年才正式成軍,卻立即獲得 Justin Vernon (Bon Iver) 與 Jay-Z (十分兩極的音樂領域) 大力讚揚, Justin Vernon甚至誇張地表示Poliça是他聽過最棒的樂團。而著名的美國德州音樂祭SXSW,也推崇Poliça的現場是當年度最棒的現場演出。對於一個樂團的出道歷程而言,Polica可謂一炮而紅,然而它的起點其實來自於主唱Channy一段以失敗告終的婚姻。

Channy在結束一段婚姻生活後,其與前夫Alexei Moon Casselle所共組Roma di Luna,隨著婚姻的告終而宣布解散。就在婚姻與事業相繼瓦解的同時,Minneapolis 當地出名的獨立音樂人Ryan Olson找上了Channy,過去他們曾在Olson籌組的Neo-Soul樂團Gayngs中共事過 (Justin Vernon也曾待過這組大編制樂團),十分理解彼此的音樂才華,同時Ryan積極地遊說Channy藉由投入音樂創作重新振作,因此新的音樂計畫很快地付諸實現。Ryan 將過往累積的創作交給Channy編曲並重新配唱,在一個月內便完成11首歌,而後Ryan再找來他所熟識的當地優秀樂手,包括Bass手Chris Bierden與雙鼓手Drew Christopherson、Ben Ivascu。

在這張專輯中,經由TC-Helicon 5效果器轉化的Auto-Tuned vocal被大量運用,Channy扭曲變形的歌聲,建構出異樣的空間維度,歌聲起伏成為樂器的一種,不單只是順著旋律哼唱的配唱,更彈奏獨自特有的音階變化。此外,由於歌詞大多來自Channy婚變後低沉時期的心情書寫,因此整張專輯的歌詞就是一則則赤裸告白,關於婚姻、孩子監護權爭奪,以及如何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並與其和平相處。

雖然Channy的人聲在專輯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也不能忽視雙鼓手 Drew Christopherson與 Ben Ivascu為整張專輯所添入的力道,他們在〈Violent Games〉、〈Fist, Teeth, Money〉裡的連綿鼓擊,型塑出令人喘不過氣的緊迫氛圍。而Chris Bierden那滿富Funk風味的流暢bassline,則在主打單曲〈Dark Star〉中大放異彩,曲末的小號吹奏亦是不容錯過的亮點。

《Give You The Ghost》是張一聽就愛上的專輯,而這卻僅源自一個不經意的滑鼠點擊,才讓我有幸聽到這張去年錯過的好專輯。

by Headphone Youth

The official video for "Dark Star" off of POLIÇA's debut record, "Give You The Ghost." Buy on iTunes: http://itunes.com/polica Buy on Amazon: http://amzn.to/vfpQjX http://www.thisispolica.com CREDITS: Director: Isaac Gale Editor: JoLynn Garnes DP: Chris Hadland Art Director: David Jensen Colorist: Oscar Oboza Producer: Nate Vernon Production Producer: Kate Iverson (Permanent ADG) Grip electrics: Nick Armbruster, Cully Gallagher, Dav Kaufman, Kari Jo Skoquist, Dave Underhill Production and Kraft Services: Xris Frank Thanks to: Mike Handley, Alex Bowes, Andre Durand, and The Hollywood Theatre/City of Minneapolis!!

Director: ELY Producer: Cathleen Cher Choreographer: Yemi AD Contemporary Artist & Studio Owner: Bradford Stewart Cinematographer: Yuki Noguchi Creative Director: Tyler Knowles Costume Designer: Huyen Stylist: Esther Yoon Assistant Stylist: Alyssa James Production Designer: John Casey Harris Hair Stylist: Chie Sasaki Makeup Artist: Sherri Celis Tattoo FX Artist: Darius Cyrulik

"Lay Your Cards Out" (feat. Mike Noyce of Bon Iver) off of POLIÇA's debut record, "Give You The Ghost" out on CD/Vinyl 2-14-12 via Totally Gross National Product.

Daft Punk - Random Access Memory 與 Disclosure - Settle

by DOPM

無庸置疑的今年還會有更多的電子舞曲專輯,但 2013 最棒的兩張電子專輯已經趕在夏天來臨之前跟大家見面了。一個當然是目前地球上最夯的機器人 Daft Punk 的《Random Access Memory》 ,另一張則是近期在網路上爆紅的新興樂團 Disclosure 的處女專輯《Settle》。但千萬不要誤會,這不是一個巧合的意外,而是經過唱片公司與行銷團隊開會作出來的重要決定。喔喔,當然不只是為了讓唱片公司體現最大投資報酬率而已,也是為了讓你能不管在哪裡都可以看得到、聽得到你最愛的新音樂,不管是在雜誌、網站、電台、音樂祭、夜店、百貨公司或是你朋友家的派對。

url.png

把這兩張專輯放在一起寫,不外於他們之間有許多的共通點。首先,我先從他們的主流唱片公司下手。Daft Punk 今年初與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所收購的子公司- Columbia Records 簽下了合約。對於這對搶手的機器人,這筆交易恐怕是逃也逃不掉的事。而去年因為混音了 Jessie Ware 的〈Running〉而迅速竄紅的 Disclosure 也很快地就吸引到主流唱片公司的注意力,最終由唱片大廠 Island Records 把他們給簽下了 。通常,我會傾向音樂人選擇獨立唱片,可是對於這兩支組合,我真的覺得無所謂。第一,他們並不太受唱片公司影響他們想做的事,因為他們自我的對於「完美流行」追求的慾望,遠遠超過任何主流唱片公司能施加的壓力。也因此,專輯的製作人全由他們自己擔綱。第二,有了大廠的錢在背後撐腰,他們想請誰客串,或是怎麼推銷作品,這些還是問題嗎?

再來,討論兩個團隊所使用的行銷伎倆。Daft Punk 再和 Columbia Records 簽了合約之後,便不斷的在市場行銷上下手;先是在美國收視率較高的 Saturday Night Live 和美國最大的音樂祭 Coachella 上強力放送他們先發單曲〈Get Lucky〉的片段。接著,Columbia 又不斷推出「The Collaborators」 ,所謂合作夥伴的影片,包括 Giorgio Moroder、Nile Rodgers、Pharrell Williams 等明星嘉賓,討論著和機器人合作是多麼棒的經驗。在用這首一聽就想搖擺的單曲調戲你後,再由其他明星告訴你這張專輯有多棒,你說能不期待嗎?

比起 Daft Punk 高調的行銷手法,Disclosure 沒有像他們那樣的名氣,所以只好老實點,一首勁曲接著一首的發。而從去年底先發行的〈Latch〉到年初的〈White Noise〉到最近的〈You & Me〉,三首全進 UK 舞曲榜的前十名。其中,〈White Noise〉更同時是 UK 單曲榜的第二名和UK舞曲榜的第一名。當然,你很清楚的知道我提上榜得名,全都是在解釋行銷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真的第一名就很好聽。就如同在 Pitchfork 上得了幾分,或是在 AMG 上有幾顆星並不能決定這張專輯的絕對價值。為了證明我所說的,Pitchfork 給了《Settle》9.1分,而給《Random Access Memory》8.8 分,差的 0.3 分是甚麼東西?

另一個共通點,就是文章一開始所說的,它們是今年最棒的兩張電子專輯。曾經用〈One More Time〉征服世界各地的舞池的 Daft Punk,當年的他們的出現就像是來自未來的機器人,把搖滾、電子、放克的元素加入他們超高能量的電音舞曲,真的讓人不由自主地會想要也動起來。自從那之後,許多主流音樂人都相爭效仿他們的成功模式,所以現在的流行歌曲聽起來總像是在命令你「嘿!你,給我跳舞!!!」在製作這張專輯時,Daft Punk 決定想要回到過去,把八零年代迪斯可的舞曲重新帶回流行。也因此找上迪斯可的大師,Chic 的主腦 Nile Rodgers 來幫他們做出搖擺的曲子。也因此,《RAM》有股濃濃的復古味道。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他們在宣傳時不斷放出聲明,說這些機器人終究是人類。所以在專輯的製作採用現場同步錄音,不是全靠電腦做出來的音樂,而是真的「人」一塊演奏的音樂。

url.jpg

反觀  Disclosure 現在做的電音舞曲,正是 Daft Punk 當年成功模式的進階版,或著說是英國限定版。自從九零年代 Brit-pop 退出流行後,英國就全身投入電子電音的懷抱,不管是 UK Garage、2-Step、Dubstep 或是浩室音樂。而這十幾年來走入地下的實驗音樂,終於有人願意毫不害臊的把它重新帶入流行。儘管這對兄弟 Guy 和 Howard Lawrence年紀很輕(哥哥22歲,弟弟18歲),但他們對於流行的靈敏度卻是100%的敏銳。在一則訪問中,更把自己跟 Daft Punk 做比較,說他們倆都是喜愛在舞曲中運用歌聲的。因為利用歌聲的旋律才能讓一成不變的拍子中有所起伏。而他們說的一點都沒錯,在聽過他們的專輯幾次後,我發現我真的中了他們音樂的毒,動不動腦中就會出現那些歌曲的旋律。而中他們音樂的毒是甚麼樣子,看一下他們〈When A Fire Starts To Burn〉的影片,你就會懂得。

我知道寫了這麼多,對於音樂本身我提到的基本上並不多。不過,我想寫這篇主要是想要回答一個問題:音樂如果沒有經過行銷的包裝,純粹的以音樂人他們想要的樣子呈現給聽眾,我們還是會認為這音樂真的很棒嗎?當然,我沒辦法就事論事地去回答這問題,因為這個可能性根本不存在,至少對這兩組人來說。所以,我要拋出我的假設,應該是不會的。《RAM》是張製作過頭的專輯,太多不同的想法讓整張聽下來沒有《Settle》流暢。但同時,《RAM》有不少相當令人驚豔的變化,像是〈Within〉抒情的鋼琴伴奏和〈Contact〉裡高潮的大爆炸。而《Settle》裡的歌則少了這樣的變化,整張專輯像是全都套用了他們的私家配方-閃亮流行無敵的旋律+舒爽麻痺的強力重拍。當然,有人會認為這樣很爽,也會有人覺得這樣單調無味。不過,不管你喜歡不喜歡,〈Get Lucky〉將會繼續在世界每個角落強力放送,而媒體將會繼續炒作今年這兩張最棒的電子專輯。喔,可能也不能說是炒作,在「流行音樂」的世界裡,這兩張專輯的成就確實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by fuse

NON OFFICIAL VIDEO : Electroma+ robot rock+ + SNL ads mixed by : TheBeatmaniacTBM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KTKfWnyPw4

Debut album 'Settle' is OUT NOW: iTunes http://po.st/DLX or Amazon http://po.st/SttleAmznD Nov UK Tour Announced! Buy tickets here: http://www.disclosureofficial.com PMR Records Sign-up to receive all the latest news, free downloads and much more at http://www.disclosureofficial.com Follow Disclosure: http://disclosureofficial.com/ http://soundcloud.com/disclosuremusic https://www.facebook.com/disclosureuk http://twitter.com/#!/disclosure_uk

The National - Trouble Will Find Me

by DOPM
url.jpg

關於 The National 的這張新專輯《Trouble Will Find Me》,主唱 Matt Berninger在一次接受訪問中,說到在經歷十幾年浮沉的音樂生涯,終於換得前兩張專輯的成功後,現在的他們可以舒服地做自己 (live comfortably under one's own skin),已經不再需要嘗試去向人證明他們的身分。但是,身為他們多年的歌迷,我知道這句話和 The National 這個樂團的本質上是相當矛盾。

焦躁不安、悲愴的懊悔、慢熱的內斂、神經質的抑鬱,不管是從音樂或是歌詞都濃濃的散發出這些他們的特質;換句話說,他們就是沒辦法舒服地活在自己的皮膚裡。即使洗了澡,穿上體面的藍色西裝外套,在派對上和朋友談笑風生,似乎永遠無法藏住自己的不安和脆弱的心靈。像是在他們的意識中,永遠都面臨著各種心理問題、身分危機、強迫症、妄想症等。

如果我們可以認同這些就是 The National 的特質,那我們可以接下去討論為什麼說他們現在終於可以舒服地活在自己的皮膚裡。就我從新專輯聽了幾次下來,前面提到那些不安的特質都還在,但就像他們自己說的,他們不需要再去試著告訴聽眾他們的種種不安。所謂的身分危機已經變成了他們的身分,焦躁抑鬱的精神狀態已經成了他們的正常狀態。我想他們自己本身很清楚他們樂團生涯的變化,和這之間的弔詭。所以他們才會說自己終於可以不用去向人證明甚麼,而或許就是少了這個東西,讓整張專輯雖然擁有 The National 的聲音和樣子,但是靈魂卻不在家。

就像我和朋友開玩笑地說,他們這張聽起來像是他們在音樂生涯起飛後,進入了自動飛行模式。雖然他們可能不會認同這樣的說法,畢竟他們也花了時間和心思去做這張專輯,但是他們也有可能低著頭尷尬的默認:現在的我們已經失去了去追求的慾望,我們就只是希望利用我們十幾年磨合下來的默契和對彼此的了解,繼續做我們的音樂,如果觀眾仍舊喜歡,那很好;如果沒感覺了,那也無所謂,我們已經混得比我們想像的還要久了(笑)。(註:這是我假想的訪問對談,純屬虛構)

專輯的第一首歌 〈I Should Live In Salt〉,並不是一首情歌,而是Matt Berninger 對自己弟弟Tom (也就是《Mistaken For Strangers》紀錄片的導演) 唱的一首坦誠又黯然的歌曲,不像團裡的其他兩對兄弟檔,他們倆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人,情感中充滿了無奈、感嘆和自責。接下來的 〈Demons〉 和 〈Don’t Swallow The Cap〉 我們聽到的是修飾美化過的招牌「國際牌」聲音;Bryan的鼓點雖然仍有點焦慮,但已經內斂並沉穩許多;身為製作人的兩位吉他手Aaron與Bryce 稀釋了他們的吉他聲卻加入了不少的弦樂,讓歌曲聽起來更加優雅;甚至連主唱 Matt 填的詞,似乎都不需要努力,只要他開口咕噥,就是一首歌了。(自動飛行模式?)

老實說,初次聽這張專輯,我有點聽不下去。因為裡面有不少熟悉的音樂片段,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這重複感使我感到不太好,就像 Depeche Mode 的新專輯一樣。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才有這種感覺,但重複的聲音並沒有帶來熟悉的安慰,反而帶來點小小的排斥感。這張專輯的 〈Graceless〉 讓我想起了前兩張叫受歡迎的兩首快節奏單曲 〈Apartment Story〉和〈Bloodbuzz Ohio〉。〈Fireproof〉像是重複了 〈Racing Like A Pro〉的結構。而且,我發現 Matt 的詞彙和情感也開始有點重複了,但是他的詞仍舊是這張專輯的一大亮點。

並不是說這張專輯不好聽,相反地,這是張相當完整,並且製作上也別有用心的專輯。而我也不討厭這張專輯,只是比起他們之前的作品,這張的有效期限可能會更短,至少對我而言。不過,我想我還是會繼續喜歡 The National 的。除了喜歡他們好聽的音樂,我更喜歡的是他們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坦白,特別是針對這種連活在自己皮膚底下都不舒服的人。

by fuse

 

The first video from the album Trouble Will Find Me, out now: http://bit.ly/10NQPA1 Zvuki M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yCsJAj69sc.

The National_0.jpeg

也許是草創時期受盡娛樂圈的冷淡與忽視,The National 一直企圖向人們證明他們的能力足以擁佔一席之地,創作的能量從《Sad Songs for Dirty Lovers》開始迸發,在《Alligator》帶上油門、加足馬力,於《Boxer》達到巔峰,而上一張專輯《High Violet》則延續成功氣勢,一舉將他們拱上一流樂團行列。《Trouble Will Find Me》幾乎在發片訊息公布的同時,就被全世界音樂媒體視為年度專輯的候選作品,對於一支連續繳出三張漂亮成績單的樂團來說,發片前人人倍感期待,發片後人人備受感動,似乎也是件理所應當的事。

然而對我而言,《Trouble Will Find Me》並未達到原先應有的期待,也許是不再需要對這個世界證明什麼,The National 來到一個安穩自在的位置,焦躁難安依舊在專輯中隱約出現,但已經不似過往那般強烈,不似過往激動熱烈地拉扯內心,張力積累、緊繃欲裂的片段亦大幅減少,那聲音已不再從陰暗潮濕的地下室傳出。吉他聲響大幅退場,Bryan 震懾人心的鼓擊回歸本初、不再搶眼,單純做為穩定歌曲節奏之用,Matt 的男中音成為《Trouble Will Find Me》的主旋律,彷彿就在面前低沉鳴唱,好似親眼看見其聲帶經過威士忌液體潤滑過後的細微共振變化。
 
《Trouble Will Find Me》大部分的作品都像是《High Violet》最終曲目〈Vanderlyle Crybaby Geeks〉的延續,如〈Pink Rabbits〉、〈I Should Live In Salt〉、〈Hard to Find〉。而歌詞所寫的,則像是為漫畫《20世紀少年》特地譜寫的配樂歌曲,是Matt 大叔對於年少歲月的回憶與反思。〈Don't Swallow The Cap〉 是首激似Arcade Fire的歌曲,弦樂編曲、鼓機節奏與女和聲配置都是十足地 Arcade Fire;Bryan Devendorf 在〈Graceless〉、〈Sea of Love〉上演師兄歸位戲碼,重回 The National 最膾炙人口的曲風;〈I Need My girl〉有種自我懷疑的晃動不安,讓人以為是〈Think You Can Wait〉的巒生作品。

反覆地聽著《Trouble Will Find Me》,有個主要問題慢慢浮現,那便是對於這組已經帶給我們如此豐富感動的樂團,究竟我們還期待從他們身上獲得什麼、挖掘到什麼?城市孤寂的靈魂早已在《Boxer》、《High Violet》中獲得慰藉,而對現狀的憤怒與不滿也早在《Alligator》中得到釋放。我們身上到底還有什麼,是非得依靠 The National 才能找到解答與舒坦的呢?或許該認份地告訴自己,The National 不是另一組Radiohead,他們手中有組慣用的寫歌公式 (*),並未企圖發現太多的未知領域。而你血液中需要疏濬的部份,如果覺得《Trouble Will Find Me》無法滿足,那就動手挑張 The National 歷屆自選合輯,在沒開燈的深夜出租公寓裡,轉開音響喇叭,開一場屬於自己的 The National 演唱會,然後好好地大哭一場,睡個好覺。隔天起床,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已經煥然一新(才怪)、異常美好(個屁)。

by Headphone Youth

* Pitchfork
"Instantly memorable melodies and minimal chord progressions become familiar after one listen, and then there’s a pivot, usually undetectable the first time around, that takes the National towards one of their proprietary grand finales."

From the album Trouble Will Find Me, out now: http://bit.ly/10NQPA1 Illustration and video by Azar Kazimir / Michelberger Hotel http://www.americanmary.com/ http://www.4ad.com/ Purchase Trouble Will Find Me from Amazon: http://bit.ly/16IRhoo Purchase Trouble Will Find Me from 4AD: http://bit.ly/1504PO1 Purchase Trouble Will Find Me Deluxe Vinyl Box Set: http://bit.ly/10I7OoA

Deerhunter – Monomania

by DOPM
Monomania_album_cover_2013.jpg

當所有痛苦化為另一種美,如同霓虹燈所散出的眩目色彩,你該如何將它訴說,運用文字、音樂,還是影像?Deerhunter的主唱Bradford Cox則是選擇用意識流的方式將它表達在音樂上。

Late Night With Jimmy Fallon的舞台上Bradford Cox戴上假髮,穿著豹紋樣色的披衣,用繃帶綁在看似流血的手指上,化身為另一個角色Connie Lungpin。雖然觀眾不免對他的手指議論紛紛,但他不過是向他父親因木工而截斷的手指致敬。

舞台上的他看起來的確變了一個人似的,帶有痛苦以及憤怒的情緒,甚至曲子還沒結束就走出攝影棚,隨手拿了別人的飲料喝了一口就丟在地上,最後站在電梯旁等電梯,這一連串的行為在畫面看起來很戲劇化,令人匪夷所思,或許Bradford Cox本身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不過他心裡的確住著另一個角色,外表華麗卻又是憤怒、痛苦的靈魂,如同龐克音樂憤怒的外表是隨時可以卸下的,它雖然可讓你扮演另一種角色,但也會是你的精神之一。這張《Monomania》聽起來就是如此虛實分裂的感覺。

對我來說《Monomania》是一張跟他們過去很不一樣的專輯,聽起來很吵、很直接、很低傳真,你會以為Bradford Cox的聲音是經過特殊效果處理過的,但其實他只是用了一個普通一點的麥克風,外加上電吉他的破音效果也用得很足,使得音樂傳達出毀壞的雜亂感,從 〈Leather Jacket II〉就可以感覺得出來那種車庫搖滾式的硬幹爽快。

熟悉Deerhunter的樂迷都已經習慣了每一張專輯都會有一首吉他手Lockett Pundt所唱的曲子,這張專輯也不例外,雖然只是一首歌,但少了〈The Missing〉的《Monomania》也只能算是半成品,Lockett Pundt的歌一直給人一種安定的感覺,至少讓這張專輯不會太快撞得頭破血流。

Bradford Cox在〈Dream Captain〉唱的是逃離,夢想著離開窮困的家庭,他可以放棄他的出身,只希望有人可以帶他離開這裡,這首歌的意念與Bradford Cox的生長環境有相承的關係。

而〈Sleepwalking〉則換成了夢遊者的角色,一個現實生活的夢遊者,有著孤寂包圍的心靈,渴望用歌唱來治療這個孤寂的病症,但最後什麼什麼也沒改變,只能換得一次又一次的疲憊。

在《Monomania》裡,Lockett Pundt獨奏的吉他聲線聽起來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像同名曲〈Monomania〉中電吉他的循環樂句凌駕在噪音牆上,透亮的聲音聽起來像在空中迴旋的光芒,隨著Bradford Cox乾雜的嗓音一起爆破,這首歌或許是描述一段三角關係的爭執,感情受創的一方唱著這首歌來宣洩他偏執的情緒。

《Monomania》追根究柢是一張很Bradford Cox的專輯,孤獨、病態且痛苦,由此轉化出來的音樂是一種異態分裂的美,猶如瞧著冰冷街道上的霓虹燈管,製造著幻覺的訊息,傳達給所有非正常的寂寞靈魂。

by pblue

評分:

From the album Monomania out May 6(UK)/7(US) - pre-order the album and download the track instantly: http://bit.ly/Z4OPZU Video clip by Robert Semmer - http://robertsemmer.com/ http://www.4ad.com/artists/deerhunter

Deerhunter playing Neon Junkyard at JJ's Bohemia in Chattanooga Tennessee 04/24/2013! BUY MONOMANIA AVAILABLE 05/07/2013!

The Strokes - Comedown Machine

by DOPM
The Strokes - Comedown Machine.jpg

因首張專輯《Is This It》一炮而紅的The Strokes在經歷一個十年之後還能玩出新花樣,這不外乎是所有樂迷所關注的問題。對我來說,他們在《Is This It》之後的作品並不怎麼吸引人,甚至會懷疑媒體對《Is This It》的評價是否太過度吹捧,沒錯,他們玩起復古搖滾的確曾經頗具新意,但後來的音樂則讓人嚼之無味,覺得吉他手Albert Hammond, Jr的個人作品可能還好聽一些。

不過這張《Comedown Machine》稍稍扭轉了我的看法,至少他們願意嘗試新的風格,整體的節奏聽起來相當輕快,也有很鮮明的旋律,或許聽到〈One Way Trigger〉你會對主唱Julian Casablancas的假音有點不以為然,不過這種從低音到高音的轉折其實還滿有趣的,配上電玩式的合成器聲響,讓人想起挪威的新浪潮樂團A-ha。

不管他們加入了多少電子元素到音樂,兩把電吉他的刷彈依舊是The Strokes的強項,也一直是曲子節奏最重要的支撐點,當節奏吉他與獨奏吉他搭配的天衣無縫便無人能敵。像〈Welcome to Japan〉的吉他韻律就給人一種慵懶的感覺,彷彿隨時的可以搖擺身軀,而仿低傳真的〈50/50〉以快速的吉他刷奏以及滑音效果來完成曲子,速度感十足。

〈Partners In Crime〉又是一首以吉他為導向的曲子,最後短小的獨奏聽來更是神來之筆。〈Chances〉為專輯中少數的慢歌,融入了電子聲效,唱著對感情的困惑,到了〈Happy Ending〉則用了小巧的電玩聲效,聽起來有種夏季的愉悅,Julian的嗓音也實在唱的流行的可以。

雖然《Comedown Machine》是一張流行元素滿溢的專輯,也容易讓人享受在曲子的律動當中,但在歌詞方面就顯得薄弱許多。當然,排除那些嚴肅的觀點,《Comedown Machine》相當適合在出遊的時候聆聽,簡單來說就是一張頗具娛樂性的專輯。這時,在車上放上你的衝浪板,買一罐清涼的可口可樂曲線瓶,放著The Strokes的音樂,暫時甩開煩惱,駛向晴空萬里的一片廣大海洋吧。

by pblue

評分:

I DO NOT OWN OR CLAIM ANY AUDIO IN THIS VIDEO** New Single from The Strokes upcoming album. FREE MP3 Download: http://www.thestrokes.com/

Comedown Machine available 3/25 UK | 3/26 US: http://smarturl.it/ComedownMachine?IQid=attvid Music video by The Strokes performing All The Time. (C) 2013 RCA Records, a division of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