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 - Downward Is Heavenward

by DOPM
dih.jpeg

美國伊利諾州樂團Hum今年推出睽違22年之後的新專輯《Inlet》,藉此機會我一併溫習了他們在九零年代的幾張專輯。雖然《You'd Prefer An Astronaut》是他們最受歡迎的作品,也產生了樂團唯一一首傳唱金曲〈Stars〉,而《Downward Is Heavenward》在商業成績上的慘敗讓他們丟掉了RCA的唱片約,但這張專輯無疑地是Hum的最佳作品。其中歌曲將多種indie rock風格以獨樹一格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在多變的風格間維持一致的是主唱Matt Talbott漫不經心的唱腔和對科幻主題的執迷,形成一種獨特的美學,直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聽起來依然新奇。

開場曲〈Isle of the Cheetah〉可能是我最愛的Hum歌曲,由溫柔的木吉他開啟整首歌,接著強勁的電吉他和貝斯加入,隨著每次主副歌的行進,整首歌也變得更加猛烈,Matt Talbott在洶湧的音浪波動間唱著炙熱的年少戀曲,浪漫的詞句搖撼我的心。

《Downward Is Heavenward》美妙之處當然不僅在開頭,同樣描寫年輕的戀情並融入偵探片主題的〈Comin' Home〉是當時的首發單曲,歌曲的輕重緩急掌握得很到位,簡練而甜美,至今我仍無法理解為什麼沒有像〈Stars〉一樣受歡迎。此外,〈If You Are to Bloom〉、〈Green to Me〉和〈Dreamboat〉也都有作為單曲發行的條件。〈If You Are to Bloom〉的旋律和吉他噪音的編排方式有點像Swervedriver,但後半段的口白和Emo風格的橋段讓Hum的音樂更顯得有個性。〈Green to Me〉將金屬風的吉他音色、另類搖滾的唱腔和space rock的元素搭配在一起,但聽起來依舊非常流暢,這樣的組合在今年Nothing的專輯《The Great Dismal》中也可以聽到。〈Dreamboat〉像是更兇猛、更實驗的〈Green to Me〉,開頭與間奏的大片吉他刷奏聽起來令人血脈賁張,後半段還有一段金屬樂間奏,Matt Talbott帶點鼻音的唱腔讓這首歌能夠被不習慣金屬樂的聽眾接受。

專輯中有幾首歌曲只能用「奇怪」來形容,在一張以吉他噪音為主線的專輯中竟然出現明顯受R.E.M.影響的〈Ms. Lazarus〉,Jangly的吉他遍布整首歌曲,然而數次的噪音轟炸也把這首歌帶到R.E.M.不會觸及到的疆域。〈Afternoon With the Axolotls〉是專輯中最貼近瞪鞋風格的曲子,神秘的專輯名稱 "downward is heavenward" 就是出自其中的一句歌詞,在氣氛迷離的吉他音牆間忽然出現類似American Football、彷彿在思索的吉他演奏,拼出一個美麗的音樂謎團。

如果喜歡像《登月先鋒》或是《星際救援》這樣把個人心靈探索與太空冒險相互呼應的電影,〈Apollo〉就像是這類電影的配樂,除了歌詞套入《登月先鋒》極為合適以外,迴盪而極簡的吉他也創造出空間感和孤寂的感受。樂團挑〈The Scientists〉作為結尾曲是個很特別的選擇,扭曲失真的的吉他聲響和優美流暢的旋律並沒有收尾的感覺,反而讓人覺得專輯可以繼續播放下去;Matt Talbott藉由這首歌描述自己和妻子分別投身於不同領域工作的情景,副歌的 Too much, you're too late. 餘韻不絕,若我在當年聽到,可能很難想像在之後22年間這會是Hum給樂迷的最後一首歌。

如前所述,Hum今年發了新專輯《Inlet》,即使我也十分喜歡《Inlet》,不過它整體而言比較厚重,沒有《Downward Is Heavenward》沉重與輕盈並存的氣質。如果你是九零年代吉他搖滾或另類音樂的愛好者,喜歡有創意的作品,《Downward Is Heavenward》是不能錯過的一張專輯。

by Debby

These New Puritans - Field of Reeds (2013)

by DOPM
These-New-Puritans-Field-of-Reeds.jpg

很少有樂團每張專輯都有巨大的差異,在These New Puritans之前最為人熟知,每推出作品都有重大突破的樂團正是Talk Talk, 而《Field of Reeds》在氛圍和創作方式上延續了Talk Talk的精神,也被一些媒體評選為2010年代最棒的專輯之一。雖然一開始聽這張專輯時可能會因為它的實驗性和艱澀難解的橋段而感到挫折,但一旦跨過表層的障礙後,就會發現其中蘊含許多尚未發掘的事物等著人去體驗。

在發行完第二張專輯《Hidden》之後,These New Puritans成為最被看好的後龐克樂團之一,然而相對容易入耳的《Hidden》已經打破了一些後龐克樂風的傳統,像是加入爵士、古典樂的影響等等。到製作第三張專輯《Field of Reeds》時,主腦Jack Barnett打算徹底革新樂團的作品與形象,為了達成目標,他從頭學習古典音樂創作,使得《Field of Reeds》當中的歌曲聽起來不像流行歌曲,反而比較像新古典音樂。團員雙胞胎兄弟George、貝斯手Thomas Hein、與客座樂手葡萄牙歌者Elisa Rodrigues、荷蘭作曲家Michel van der Aa,以及Bark Psychosis的Graham Sutton參與製作,讓Jack Barnett的縝密計畫得以實現。

由於專輯的主題曖昧,不少聆聽的人都有各自的解讀,我個人認為 《Field of Reeds》捕捉了Barnett兄弟在英國Essex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成人的回憶片段,另外加上一些超現實場景的拼湊。開場的歌曲〈This Guy's In Love with You〉非常特別地沒有採用Jack Barnett的歌聲,而是他某天在路上偶然錄到一段模模糊糊由素人唱的不知名歌曲(後來才知道歌名),在弦樂和鋼琴引領下,我們如同愛麗絲一樣跟著兔子掉入夢境的洞裡。

〈Fragment Two〉優雅的開場琴聲彷彿呈現賞心悅目的自然美景,歌詞也充滿詩意「在蘆葦的節點之間,躲藏著星星,像動物般醒來,某種事物正存在」,隨後又提到鐵道、河道等的英格蘭的地景,這些朦朧的記憶場景透過Jack Barnett唱的一連串超乎言語的母音和新古典鋼琴來重現。〈The Light In Your Name〉是Jack Barnett和荷蘭作曲家Michel van der Aa合作的歌曲,歌詞以一對戀人的角度彼此對話,歌曲中的男性殷殷期盼女性不要受到外在力量影響而整首歌的情感跌宕起伏變化甚大,彷彿在觀賞一部實驗電影。

〈V (Island Song)〉是專輯中最長也使用最多電子音效的歌曲,反覆出現的電子琴音和Jack Barnett怪異的演唱方式如鬼魅般環繞在耳際,這首歌的鼓錄得極好,在危機四伏的記憶洪流中提供令人安心的指引。〈Spiral〉暗示戰爭的殘酷,哀戚的音樂彷彿在導覽博物館內關於人類暴行的展覽。

在經過幾首實驗性極高的歌曲後,不免感到有點疲勞,這時候〈Organ Eternal〉能稍微釋放聽眾緊繃的情緒,這首歌勉強可算是專輯中最流行的歌曲,重複的合成器橋段很搶耳,點綴了一些取樣的小孩說話聲和木琴敲擊聲,主歌中Jack Barnett的唱法則有點像Radiohead。

《Field of Reeds》的第三部份繼續往潛意識的領域深入,聽起來也比前面歌曲更具挑戰性,〈Nothing Else〉挑名了「真實世界與夢互換」,娓娓道出人對末日的想像與恐懼,〈Dream〉的末世感更為強烈,Elisa Rodrigues脆弱的聲音思考著如何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掌舵,曲末的哐啷一聲似乎象徵她已從惡夢中醒來。專輯以同名歌曲〈Field of Reeds〉結束,Jack Barnett哼出不成文字的音節與全英聲音最低的男性Adrian Peacock搭配起來實在詭異,不過漸漸可以聽到較為輕快的琴聲和溫暖弦樂慢慢蓋過令人恐懼的聲響,聽眾和樂團在檢視了這些回憶片段和夢境後,彷彿獲得了某種啟示,能夠面對往後的人生。

聽《Field of Reeds》讓我想起以前讀浪漫主義詩歌的經歷,人從與自然界的接觸獲得靈感,這樣的記憶片段能夠支撐一個人繼續保有初心,不被各種消磨意志的力量擊敗。雖然《Field of Reeds》歌曲中的意象往往難以言明,不完全是去探訪自然時全身可以感受到、實在的東西,但我想要相信,從個人有限的生命經驗裡支離破碎、沒有邏輯的回憶片段中,還是能創造出意義。

by Debby

Talk Talk - The Colour of Spring (1986)

by DOPM
MI0002248991.jpg

《The Colour of Spring》對於Talk Talk來說不只是他們生涯的轉捩點,也示範了流行音樂在旋律性與藝術性上可以找到完美的平衡點。在前兩張專輯以合成器流行曲風取得商業成功後,Mark Hollis與製作人Tim Friese-Greene打造一張全然不同於過往的作品《The Colour of Spring》,不同過往的合成器編曲,他們決定多以原音樂器來編奏曲子,從最純粹的鼓拍與鋼琴為出發點來加入各種原音樂器聲響,從〈Happiness Is Easy〉就能聽到一組重複的電子鼓節奏搭上豐富的非洲鼓節奏組在你耳邊敲響,厚彈的原音貝斯、木吉他的彈響與琴鍵的敲擊全都巧妙的交叉奏響,孩童的合唱也為歌曲添加了幾分神聖感。歌詞簡述著在神的指引下,快樂彷彿輕易可及,死後的世界沒有苦難只有歡樂,這多少會讓我猜想這或許是Mark Hollis對他剛出世的孩子所受到的啟發,但生命的誕生反而讓他想到通往死亡的那條道路與其後的世界,〈Happiness Is Easy〉用各種樂器所疊構出的空間感也宣示著過往的Talk Talk已死。

春天的顏色會是什麼?這張專輯用音樂回答這問題的答案,即使你看不到它也聽得到感受得到它就在那裡,不同於物種及花草在春季的新生與甦醒所帶來的繽紛色彩,Mark Hollis所吟唱的旋律是對生命與時間的堅毅與哀愁,而他對生活的看法在〈Life’s What You Make It〉表露無疑,他鼓勵著世人不用執著於過往,如果你無法逃離自己的過去,那就繼續往前走吧,過去沒什麼大不了的,你也改變不了過去,倒不如來慶祝已逝的過去,掌握住當下繼續前進。喧囂的電吉他Riff、鋼琴旋律與Mark Hollis的歌聲完美的將這樣對人生的看法化為歌曲,

〈April 5th〉則以Mark Hollis老婆生日的日期來作為曲名,以琴鍵聲堆疊出優美低迴的氛圍,猶如等待初春的氣息到來,曲末深情的吟唱方式無疑的將他對春季的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至。在〈Living in Another World〉中,Mark Hollis將兩人破碎的感情以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來形容,並將那種深陷情感泥沼的煎熬沒有遺漏的唱出來,非洲鼓拍毫無違和的支撐起整首歌曲的節奏,最後的薩克斯風獨奏則將曲子帶到另一個層次,你很難在當今流行音樂中找到能將情感撕裂所帶來的沉痛詮釋的這麼好的歌。

冷冽的〈Chameleon Day〉預告著他們在下一張專輯《Spirit of Eden》的走向,譜曲方式猶如在空白的畫布下撒下一些色彩,卻執意不將顏色填滿整塊畫布,讓薩克斯風與琴鍵姿意緩慢的占據歌曲的空白處,即便沒有樂音的時刻只有Mark Hollis的清唱也相當具有震撼力。專輯的最後一首曲子〈Time It’s Time〉與第一首歌曲同樣具有宗教的神聖感,唱著在艱難的生活與時間的流逝中找到救贖直到生命終結的最後一刻,唱詩班的合音與Mark Hollis的歌聲頌揚著隨著時間而終結的苦難,最後的笛音卻意外的帶來一股清新的解脫之感,怎麼會有這麼奇特的編曲呢,每聽一次都會想這樣問著。

《The Colour of Spring》是Mark Hollis對生命的頌揚也是對生命的質問,也展露了他對音樂的野心,而這也是他們在音樂風格轉變上的首部曲,無庸置疑的這張作品多少帶有一點神性,但這也不過是他追求真實的媒介;生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情感、對生活的渴望、對生死的想像,都真實的被這張專輯給封存起來,使之可以超越時間,成為時間長河中永恆的樂音。

by guan

Talk Talk - It's My Life (1984)

by DOPM
talktalkitsmylife.jpg

在《The Party's Over》的巡迴結束後,不再青澀的Talk Talk花了一年在錄音室錄製新專輯《It's My Life》,這也是他們與製作人Tim Friese-Greene的首次合作。在與他接洽前,樂團只聽過他製作的三首歌——Tight Fit的〈The Lion Sleeps Tonight〉、Blue Zoo的〈Cry Boy Cry〉和Thomas Dolby的〈She Blinded Me With Science〉,由於這三首歌風格迥異,Talk Talk猜想Tim Friese-Greene應該不是一位會強迫樂團迎合自己喜好的製作人,而會鼓勵樂團努力發揮潛力。事實上Tim Friese-Greene投入的程度或許比Talk Talk原本期待的還要多,畢竟專輯內一半的歌曲中他都是共同創作者,不過他的參與顯然鼓舞了Talk Talk,讓《It's My Life》比上一張專輯《The Party's Over》更成熟且充滿創意。

多首歌曲都可以看出Talk Talk已經脫胎換骨;開場曲〈Dum Dum Girl〉多層交疊的人聲給人詭異的感受,中段由客座樂手Robbie McIntosh彈的吉他獨奏令人耳目一新,〈Renée〉刻意壓低的喇叭聲讓整首歌瀰漫憂鬱且神秘的氣氛。自《It's My Life》開始,自然界元素即在Talk Talk作品中持續出現,從James Marsh設計的動物拼圖封面到〈Such a Shame〉到〈It's My Life〉等歌曲中出現的大象叫聲(部份取樣的聲音是團員請巡迴經理到倫敦Regent Park的動物園收音)都扣緊此主題,同名單曲〈It's My Life〉的MV拍得像是動物星球頻道影片一般,當時令觀眾感到有點錯愕,然而搭配歌詞中強調生命永不止息的訊息甚為貼切,鼓舞人心的副歌讓它成為Talk Talk最令人熟知的歌曲之一。

《It's My Life》部份歌曲觸及相當嚴肅的主題。〈Dum Dum Girl〉和〈Such a Shame〉乍聽之下戲謔,但前者像The Police的〈Roxanne〉一般,透過愛慕女性的敘事者角度來反對性交易;Mark Hollis在後者的MV中做出各種令人疑惑的怪表情,他的靈感出自Luke Reinhardt的小說《The Dice Man》,描寫一個具有多重人格的人,每天透過擲骰子來決定當天要用哪一個人格示人,這本書在1970年代出版時因為對於性和暴力的描寫曾被列為禁書,而Mark Hollis創作了〈Such a Shame〉來向這本他最喜愛的書籍之一致敬。到了現今,精神健康已成為大眾普遍關注的問題。〈The Last Time〉對政治活動中的表演成份做了直截了當的批判,But the show begins / Bring on the clowns / Blind to reason / These eyes are dreaming / For the last time 在三十多年後的當下讀起來仍然真切。

〈Tomorrow Started〉是專輯中最有「大人感」的歌曲,盛大的前奏宛如交響樂,透露出Mark Hollis受到Erik Satie、Achille-Claude Debussy等音樂家的影響,樂團當時依舊沒有經費找真正的交響樂隊來助陣,仍盡力用合成器營造出壯麗、古典的氛圍,不時點綴幾段短促但令人難忘的喇叭吹奏;Mark Hollis的歌聲情感豐沛,唱出對虛度光陰的悔恨。此外,〈Does Caroline Know〉是專輯B面較為突出的曲子,其中的合成器聲響多樣,展現客座鍵盤手Ian Curnow的功力,開頭的鼓擊隱約帶著熱帶風情,歌詞描述一段在炎夏中結束的感情,Hollis在其中思索著感情告終究竟有多少比例是自己的責任。這難以回答的問題延續到終曲〈It's You〉,即使背景音樂不脫八零年代常會聽到的類比合成器聲響,旋律上是除了〈It's My Life〉以外個人認為最洗腦的,Mark Hollis的歌聲毫無退卻,以第三者的角度直指錯誤的始作俑者就是自己,不斷重複的副歌 Tired of waiting to explain / It's you 演唱的方式實在像極後輩Elbow的Guy Garvey,相信他必定從中獲得不少啟發。

雖然Talk Talk在《It's My Life》中已突破許多前作的侷限,專注在合成器上已經不是樂團的首要之務,甚至亟欲擺脫身為synthpop樂團的形象,Mark Hollis明顯有更大的企圖心,在前兩張專輯累積的養分將讓Talk Talk在下一張專輯《The Colour of Spring》羽化成蝶。

by Debby

Mystery Jets - Serotonin (2010)

by DOPM
81pBK3xtauL._SL1500_.jpg

請一個音樂品味有點接近又有點不同朋友推薦些專輯,「那就Mystery Jets最新那張吧。」拜串流音樂之便利,《Curve of the Earth》 (地球曲線) 雖然沒有很讓我著迷,但Mystery Jets其中一張舊專輯,卻讓我整周不停重播:《Serotonin》 (血清素),2010年的作品。

Mystery Jets成軍在倫敦西南區Twickenham。在《Serotonin》這張專輯以前的風格,帶有點80年代的復古味,也有些鄉村音樂,大多是輕快的節奏、俐落的鼓點、瀟灑隨性的吉他、偶爾穿插點清脆的電子音效,達到一點迷幻。沒有放到不能收的效果器,也沒有沉重的音牆。主題環繞在青春愛情的感傷,沒有太多深沉的反思。但卻意外的讓人喜歡,特別是這張《Serotonin》。只能說,少年情懷總是詩,如此明亮的憂鬱,教人忍不住按下重播鍵。

〈It's Too Late to Talk〉是一首琅琅上口的歌曲,憤力宣告即將破裂的關係,讓人忍不住跟著哼幾句 "It's Too Late"。雖然是2010的作品,感覺編曲風格還要再早十年以上。緊接在後的〈The Girl Is Gone〉,也是讓人不經意一起哼幾句;雖然是表達愛人離去的懊悔,卻不是深沉絕望的那種。這麼有生命力的感嘆,暗示很快就會好起來的。輕快歡愉的節奏一路直到〈Melt〉。〈Melt〉是專輯倒數第二首歌,雖然歌詞只是表達纏綿情意,但徐徐三拍子讓前面輕浮的樂風沉澱下來,用電子音表現的主題旋律不時重複,讓整首歌不停旋轉,直到一切都消融成一塊。雀躍的節拍到此結束,準備進入這張專輯的最後一首歌〈Lorna Doone〉。

〈Lorna Doone〉也是整張專輯中,最令我入迷的一首歌。《Lorna Doone》是一部19世紀寫成的羅曼史,大約是17世紀Devon版本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描述仇人的女兒偏偏是愛人的衝突與兩難。前奏緩慢的鼓聲、Bass與低沉的效果音,帶出抑鬱猶豫的鄉村氛圍,不被認可又無法捨棄的情感。我特別喜歡重複 "Lorna Doone" 時的小調下降音階來,表達出自我質疑的情緒。第二段來到歌詞塔上的鐘聲並非我們而歌唱時,鍵盤改成仿教堂管風琴的效果,也非常相襯,最後在不停呼喊Lorna Doone與暗沉的合音中渺渺結束。〈Lorna Doone〉作為收尾,餘韻無窮。

by derderboy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 2012-2025